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孫忠煥主題分享:茶要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
8月22日,第七屆西部茶博會在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開幕。當天下午,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中華文化促進會、西咸新區管委會主辦,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管委會、涇陽縣人民政府承辦,華巨臣實業有限公司策劃執行的第二屆國際茯茶產業高峰論壇在西安舉行。
論壇以“茯茶產業發展及茶旅融合探索新模式”為主題,旨在展示近年來西咸新區涇河新城茯茶產業發展的成績,提出未來發展的目標規劃。論壇上,涇河新城發布了促進茯茶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并推出了涇河新城在茶旅融合、茯茶溯源系統(茯茶大腦)等方面新的亮點。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技中心主任、中國茶產業聯盟秘書長劉天金,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廣亭,陜西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唐宇剛,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副巡視員王宏巖,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陜西省分會、副廳職級干部鄭東平,西安市人大常委會財經委副主任委員楊寧,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姚海軍,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涇河新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宏偉,西安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周新民,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西安市分會副會長張庚元,西咸新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陳建權,涇河新城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高波,農業農村部農技中心處長李莉,涇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劉洋等參加論壇。
論壇主題演講環節,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孫忠煥、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江用文、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浙江大學茶學系教授屠幼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紀曉明5位國內資深茶學專家分別作主題發言。他們分別從“茶要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茶產業發展趨勢及展望”、 “黑茶的深加工技術與產品創新”、“黑茶未來發展之路的思考”、“茯茶產業如何助推陜西茶產業發展”5個方面對茯茶產業發展建言獻策,助力涇河新城茯茶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以下是演講文字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對中國西部國際茶產業博覽會的開幕,第二屆國際茯茶產業高峰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
受組委會邀請,讓我在今天的論壇上作演講,我準備了演講稿,主題是茶要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與大家交流。
茶的飲用從神農氏開始,有文字表示茶的義的是中超的魯周公,春秋時期的齊國大夫晏嬰、楊雄、司馬相如等一系列達官、士大夫文人雅士都喜歡喝茶,到了唐朝,飲茶之風非常盛行,從東都洛陽到西都長安,和整個荊渝更是家家戶戶都飲茶,有此可見茶的故鄉在中國,茶文化的發祥地在中國,西安地區早在唐朝時期就是飲茶與茶文化的淵源之地。幾千年來茶與中華文明同步發展,茶是國飲茶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
歷史上茶經歷了藥用說、食用說、飲用說、盡管這三說誰早誰遲現在難以考證,但都說明茶在人類生活中具有藥用、食用、飲用和精神享用的價值。數千年來,茶葉由我們的祖先無意中發現,神農嘗百草,日遇72毒,得茶而解之。從而茶經過了人類有意識的飲用,隨著人類生活的文明進步和科技的日趨發展,煮、泡茶的技巧越來越講究,品茶、賞茶的審美藝術也產生,人們生命過程中的體驗與經歷在品茶中的印證和延伸,從而又體悟出茶能修身傳道。這一系列的歷史本文的演變,都由于人的作用,從而使一片本來來自山野的茶樹葉,越來越雅,越來越神奇。
現在大家所說的茶,也越來越多意,采茶去是指茶職務,喝茶去是用茶葉炮制的飲品,茶養生是指茶的保健藥理作用,柴米油鹽醬醋茶是中國老百姓的一種生活習俗,琴棋書畫詩酒茶是文人雅士的一種風雅,従來佳茗似佳人是衩藝,以茶會友、以茶待客、以茶興文、以茶傳情茶是媒介,以茶修身,這是哲學意義上的茶。凡此等等,都是人在品飲茶過程中的感悟、煙花和創造。從而構成了茶文化,茶文化有廣義也有下移的,我們現在所說的茶文化,是飲茶文化,從飲茶文化的角度考查,我認為人類飲茶至少有四項功效。
一是喝茶有利于健康。從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可以了解到茶是可以解毒保健,以后中國歷史上的醫學家們比如華佗等都表示過茶性寒,能清熱去火的保薦作用,陸羽《茶經》中是這樣概括的,茶之為用,味至寒,若熱渴,凝們、腦熱,目澀。以后陳院士成專家學者主邊的《新茶經》中表述茶對人體有24方面保健藥理的功效,F代科技研究表明,茶葉中汗液數百種化合物,其中幾十種對人體有保健藥理作用,茶具有三抗三降,可以延緩衰老,延年益壽,就是這些化合物的作用。中國也好,外國也好,飲茶的歷史表明,茶受人喜歡的第一要義就是喝茶有利于健康。而茶的健康養生,不僅是養身,還養心、養身、養眼、養性、養情等。人有肉體和意識,即生理和心理兩套生命系統,而影響人生命健康的基因、環境、心態等因素中,心理因素占60%左右。
二是喝茶有利于身心放松、享受舒適快樂。這是中國民間身心放松的常態,同二三歲人共飲,得辦事直線,又抵十年塵夢。過去的商人閑時放松快樂的首先之地是茶館、茶坊、茶市,這在城市中十處可見。著名的詞學家張載在成都問茶訪故后寫詩“芳茶冠六清,溢味播六區。人生茍安樂,茲土聊可娛”。唐代有《七碗茶歌》,人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
陳宗懋院士曾經說過幾分鐘喝過是解渴生津,幾個小時喝茶是休閑享受,天天喝茶是生活系統,一輩子喝茶有利于健康長壽。有專家說喝茶為使人莫名其妙的開心,為什么呢?科技研究表明,這主要是茶葉中特有的氨基酸為促進人體中多巴胺的大量分泌,而多巴胺是主導人體情感的,多巴胺是一種通過腎上腺的,它被控制大腦、神經的興奮產生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有一位生物學家在一次演講中說喝茶的愉悅感無憂自主,不受意念控制。林語堂先生說只要有把茶壺,中國人走到哪里都是快樂的。當代還有著名文學家說,中國人只要有茶喝,最苦難的日子都能過得去。
隨著全面建設小康與世界休閑時代的到來,人類有錢了,有閑了,有錢有閑的征求美好生活的人群越來越多,享受舒適、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文化娛樂,健康強體等。歷史和現實的故事告訴我,茶和茶文化是人們享受閑適快樂生活的最好形式,遍布城鄉的茶館、茶樓、茶坊、茶山莊、茶遼保健、茶文化園等是人們休閑享受的好去處。
以杭州市為例,現在擁有都市茶藝館、景區插座、茶坊、社區茶坊、鄉村茶社及主題茶莊、茶園五大類幾千家,它們將觀光與修三、物質享受與文化享用、養生與修身、友聚與個分休閑融合為一體,充分體現著文化的多樣性、功能的多樣性、多層次性、茶藝展示的豐富性、養生健體的保健性,品牌的差異性,經營方式的靈活性,空間布局的廣泛性等特點,全方位的滿足了和中外游客的需求,也成為大家重蹈不延,經久不衰的休閑消費項目和生活方式。旅游和休閑消費生活的區別在哪,旅游一個地方去過了下次不一定去,休閑是重復消費,重復享受,F在很多地方家里也設置了小茶室。
三是喝茶是人際交往的好媒介。茶可施禮貌醭任,茶性件,以茶會友、以茶興文等都體現了以茶為媒,促進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友好交往,也傳遞著人際間的利益和修身!恫枇骺急尽芬徽f中說茶不移木,植必生子,茶歡的潔白,茶被中國民間看作是撙節、堅貞、多子多福的象征,常常出現在男女青年傳情和婚嫁禮俗中。少數民族尤為突出。在國際交往中頻頻應用茶和茶文化的故事,既傳遞了中國文化,又促進了邦交友好。對此,以茶會友成為典范。
四是喝茶修身。修身養性在中國的詞匯中大多是指好脾氣、好性格、好素質,但人的好脾氣、好性格、好素質大多不是天生的,而是人從小日積月累成的。如從小培養的是教養,長大肯學習、懂利益培養的是素養,有擔當、有志向的人,通過內心反省,培養完善的人格叫修養。喝茶只有到品的境界,才會致靜。致靜才能達到澄心靜慮,靜則安,安則思,死則行,行則得,中國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不學詩無以語,學而剝,古人將茶與琴棋書畫詩取花香結合起來,不僅是風雅,更是文化熏陶。唐代以來,儒釋道及文人佳士們以茶修身,精行卻德,寄予了深厚的人文品格,云航了高尚的人格精神。
當今,在人們多緊張焦慮、心浮氣躁、任性固執甚至剛愎自用、失去良知的情況下,如果能以茶為媒,空閑的時候靜下心泡護好茶,品茶、品味,且飲且書,是一種極好陶冶情操的方式。
在參加河南省蘭考縣參加常委擴大會時,有一段話告誡干部,空閑的時間陪伴家人,盡享親情。清茶一杯,手捧一卷,早吃雅號,神游物外,強身健體,錘煉意志,這樣的安排才是有品味的。
由于人們如此的看重茶飲與茶生活,從而茶的雅俗共賞、中外流放,創造了茶文化,帶動了茶產業的發展,F在茶文化和茶產業的大發展,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美好生活,也成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著重地方黨政領導人的責任擔當的好抓手。今天陜西西安搞這個論壇,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茶豐富人們的生活。
由此說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倡導茶文化與茶產業的發展的立足點要放在緊跟時代、面向生活、面向大眾、面向市場、面向國際上,并都要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美好生活服務。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講的新時代的特點就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新時代,人民群眾不僅需要物質生活有品質,更需要精神生活豐富美好。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今天,社會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如當今商業模式和產業形態的轉變,一級旅游觀光、休閑度假、養生保健、文化娛樂、美麗鄉村行,特色康旅、文化熏陶等多種題材的生活模式將快速發展,這一切都為我們茶產業與茶文化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包括具有地域、人文、口味、品質等顯著特色的茯茶在內。
當今,人們都在關注茶的綜合開發,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定要根據各地的特征與條件,因時因地制宜。比如,讓茶不僅能品,還可以便捷時尚的飲,有機可口的吃,安全舒適的用,閑適自如的晚上。
總之,只要我們知行合一地用心,誠意,貴在專,貴在精,貴在正,貴在誠,一定能走出一條心明、道正、德高、事成的茶產業發展新路,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