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6h555"><blockquote id="6h555"></blockquote></ol>

  1. <strong id="6h555"></strong>
  2. <dd id="6h555"><output id="6h555"><nav id="6h555"></nav></output></dd><span id="6h555"></span>

    首頁 茶業 茶葉 茶具 茶人 茶道 茶禮 茶旅 讀書 活動 茶商 茶企
    網站首頁 >> 全部資訊 >> 茶人
    深諳茶道的人不多,這位90歲老人做到了,祝福他吧  
     
     
     
     
     
    原創Pai
     
    閱讀11022
    新絲路茶網
    奚斌鋒
    2019-04-28
     

    |  獻禮建國70華誕“茶眼看陜西”陜茶功勛人物訪談系列視頻:《李俊杰:精神養生奇妙神功》,先收藏,建議在wiffi環境下觀看

    喝茶容易,懂茶難。對于喝茶的人來說,茶可能只是一種止渴解乏消遣生活的飲料。而懂茶的人不僅能品出好茶的真味,還能喝出茶的層次。再高的智者,已經超越茶這種具象的物品,對他們而言,喝什么茶都是樂趣,喝什么茶都是真味,喝什么茶都是境界。放眼天下,智者并不多,以茶得樂,以茶養壽,西安耄耋老茶人李俊杰先生就是這樣難能可貴的一位。

    這次借“獻禮建國70華誕”《茶眼看陜西》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陜茶功勛人物專題訪談之際,我再次拜訪了被譽為“茶精靈”的李俊杰老先生,聽老先生東家長西家短的講述陜西茶圈的“小人物小事情”,但感受到的卻是他的家國情懷,濃濃赤子之心。“精神養生,奇妙神功”,這是李俊杰九十年人生歲月的真實寫照,特別在退休后的晚年,他在總結領悟,也在努力踐行,并從茶中找到了他養生的法門。無疑,他掌握了茶的真諦。這是老先生的福分,也是茶的福分。順著老先生的講述,他的故事也能給我們平常人很多啟示。你可能也會問自己,能活到90歲嗎?活到90歲的時候還能有老先生的這種精氣神嗎?這么一想,你會發現老先生的真的不簡單。

    但老先生的不簡單不是表面的光鮮,而是背后本質的精神。我想通過這篇文章試著挖掘一下,其實也是在挖掘茶最本質的精神。

    日寇侵華,家鄉淪陷,逃難西安,“鬼市”長大

    李俊杰老先生祖籍山西洪洞,日寇侵華時隨父逃難西安,就居住在古城東門附近。童年時候家里靠收瓶子賣瓶子謀生,李老不上學的時候也經常跟隨父親給解放路的飯店送瓶子。工作后他相繼在陜西省財政廳、商業廳、供銷社等系統從事計劃統計企業管理工作,和茶葉打了半輩子交道,對陜西省茶葉種植、生產、銷售等各方面的情況非常熟悉,足跡遍及陜西各個縣市。李老說:“單位經營茶,我喜歡茶。骨子中愛茶,學習中離不開茶,至今茶齡已有60多年了。”從2000年開始,老先生“專職”宣傳陜茶,每天奔走在西安的茶城和茶店,訪茶企,逛茶城,會茶友,得來了一個“茶精靈”的雅號。西安的茶葉市場老先生沒有沒去過的,西安的茶會活動老先生沒有不參加的,而且哪里都有熟人,哪里都有好朋友,本省的,外地的,年長的,年輕的,習字的,賣茶的,還有有慕名而來虛心向他請教的,或者公交車偶遇而結成忘年之交的,還有他親自上門獻計獻策的,總之,李老就是西安茶圈最活躍的身影,他是西安茶葉市場的活地圖,信息站,和通訊員。

    有茶有魂,無茶失魂

    李老逛茶城,都會隨身攜帶幾樣“法寶”。一個是《參考消息》和《華商報》,報紙上和陜西有關的新聞報道他都事先圈畫了出來。一個是“李氏書法”。李老關于茶文化的“金句”,會請熱心的小茶友設計編排并打印出來,多年以來,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我謂之“李氏書法”。說起“李氏書法”的創作過程,李老說:“我在生活當中,在車停留的當中,在閑余的時候,隨筆記錄下來。”“‘精神養生、奇妙神功’是我在訪問吳院長的路上萌發的總結。” “我曾寫過一句話‘品茗皆學問,茶中有精華’,這是我對茶葉的個人見解。還曾寫過‘有茶有魂,無茶失魂’,送給了外國友人,他們也非常欣賞東方文化。”

    柴米油鹽,也是一種茶

    “這些年在古道茶城、京閩茶城、茶王府、大唐御品茶樓等,我結識了許多茶友,如浙江的徐家二弟兄,省內的東裕、和平、鵬翔、千山……”,在訪談中,李老說到他的茶友,如數家珍,一下說了十幾個,“開發區有個和平茶葉的店,那位同志叫閔鴻鈞,就是陜西商洛地區洛南人。”“她叫黃娟娟,是甘肅定西人。離開龍潤以后,她就自己開店,自己經營這樣的店你是怎么找到的?她說,自己騎單車找了半年。”“我曾經做過中美茶文化的交流,我向馬紅打過招呼,茶文化交流你要過來支持。馬紅講,您隨叫隨到。我說不是讓你隨叫隨到,而是讓你有所準備,有所發言。”……

    這些人都是茶圈活生生的人,都是接地氣的人,誰家幾個子女,結沒結婚,李老全知道。茶就是柴米油鹽,就是居家過日子,這也是一種茶氣。

    李老說:“我每日的生活,早上八點出門,晚上八點回家。一年365天,天天在休息,天天在工作,天天在娛樂。我去了那么多地方,我的專車就是公交車。這里上車那里下車我很熟悉,不用換車。因為古城是我的第二故鄉。我上車的習慣從不喜歡別人給我讓座。如果別人給我讓座的話,我心里會特別不舒服。我很高興,高興的是我這個面孔還不顯老。”

    陜西產茶,陜西產好茶

    回憶起陜茶發展的情況,李老品著茶,講述著他對陜茶的認知,上世紀60年代,陜茶的生產情況不容樂觀,主要集中在安康,特別是紫陽地區,漢中西鄉的產量相對少一些。那時候的包裝就是蛇皮袋和大木箱,蛇皮袋一袋能裝100多斤,木箱盛裝50多斤,主要供應關中地區用茶。陜西關中有個習慣,老陜茶什邡煙。那個年代的茶葉,品種少,包裝差,沒有品牌,官方配售。改革開放以后,陜西并沒有專業的茶葉市場。環南路、西門糖市、東郊的輕工市場等,都是專柜經營發展起來的。

    “我常見不少外地的朋友,提到陜茶的時候,他用很驚訝的口氣問,‘陜西也有茶,陜西也產茶?’我理直氣壯地向他們講,陜西產茶,陜西產好茶,陜西好茶一定能登上國際國內的大雅之堂!我這個話不是臆斷,事實就是這樣。東裕的茶進中南海,東裕的茶在巴拿馬獲得大獎;在歐洲的大使館、領事館用的都是和平牌的茶。”

    李老講到興奮處,對于陜茶發展的喜悅溢于言表,“我走在哪里,講在哪里?我為陜西茶的發展而樂,為陜西茶走向國際市場而歌。”

    做人如茶,要有品有德

    李俊杰老人說,做人要和茶一樣,要有“品”。退休30余年了,哪里有茶他就去,給人家出點子、提建議、跑腿辦事,完全出于一片熱心。事情有大有小,結果有好有壞,但老先生心里自己明鏡一般,不拋棄,不放棄,常年堅持,樂觀主動,在這些過程中,他找到了快樂。他說只要他還能動彈,一年三百多天,他每天還會在茶城茶店逛。

    “我每天在茶葉的圈子轉,看到許多年輕的面孔我心里分外的開心,他們的面孔上、精神上、語言上使我的心情更愉快。我雖然回不去青年時代,但我的心里年輕了很多、高興了很多、快樂了很多。我很少到醫院、很少用藥、我覺得這比藥靈的多,妙得多,好得多。”這就是老人心里的話。這個話應該讓更多的老人們知道。

    茶好,喝是硬道理。陜西的另一位大茶人林治先生近年傾力于傳授“茶道養生”的知識和理念,在他的著作和演講中,他會反復提到一個概念,茶道養生的重點并不在于茶,他經常拿產茶區的人口平均壽命做例子。茶道養生,并不只是說茶葉本身有多大的保健效果,而是在喝茶的過程享受到的精神養生,這才是茶道養生的本質。從消費茶葉的角度看,李老的貢獻微乎其微,但茶卻給了他一個大收獲,李俊杰老先生用他的養生實踐說明了這個道理。

    | 老先生托我把“福”送給你

    最好,恭祝李俊杰老先生身體康健,茶壽永福。一起轉發祝福吧。~

    關于我們 - 服務項目 - 企宣推廣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2023 www.szxishengjiaj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陜ICP備15011396號-13 服務熱線:029-84234562
    新絲路茶網創辦于2018年,在傳承創新茶文化精髓的基礎上,通過一站式的茶業培訓、媒體服務(新聞報道、原生廣告、危機公關、個人IP打造等)、茶事策劃執行(如茶專場品鑒會)、茶旅團建(如觀山茶會、茶旅自駕游等),服務于茶區政府、龍頭企業、大型茶事活動以及茶產業創新培育企業。
    美女黄片

    <ol id="6h555"><blockquote id="6h555"></blockquote></ol>

    1. <strong id="6h555"></strong>
    2. <dd id="6h555"><output id="6h555"><nav id="6h555"></nav></output></dd><span id="6h555"></span>